但不给说法才是正常的。
然而它却背叛了生育它、养育它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和中小企业融资结盟的互助合作中没有实现双赢,为它上马搭梯的中小企业仍然没有解决上市难、融资难而且越来越难的问题。创业板两年的历史证明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败笔。
监管者丝毫没有进行任何制度上的反思,不肯承认也不肯寻找创业板败笔的根源,这种在限制规模的基础上,只搞个股从天花板到地板的询价,其实是伪市场化。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要靠直接融资,民营、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都要靠建立在资本市场基础上的创业投资。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只要争得上市,在只对几个宠儿搞市场化询价的招牌下,不用创业,即可创富。当全国的中小企业都在资金紧张的闹钱荒时,当中国的股市惨不忍睹、排名仅先于理论上国家已破产的希腊时,当中国的股民只做捐钱的典范却极少有人赚钱时,这264家创业板公司却闲置着高达1209亿的超募资金,要么无所事事闲置浪费,要么买房买地挪做他用。迄今为止,264家企业平均以63倍的市盈率,32元的发行价,已打破了人类资本市场史上绝无仅有的记录。
2002年6月,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这让困境中的深交所感觉到一次生存和发展的机遇的到来。与此同时,全球交易所之间出现并购潮。此外,资源过度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
从《资源税税目税率表》看到,油气资源税税率较试点时有大幅提升,均为5%至10%。11月1日起施行的《条例》增加了从价定率的资源税计征办法。可以看到,一方面,随着几十年的高速开采,中国国内很多资源面临枯竭的境地。这就意味着,只要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平稳,资源产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将使得目前的通胀会持续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
其次,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收矛盾,使得地方政府对此有一定的决定权,并希望最终获得相应的利益,这也是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的地方。因此,如果在推进税制改革后,在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继续保持原有的财政支出结构,那么期待通过价格调整倒逼结构调整的期望就有可能落空,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可能进入到一个更加艰难的发展时期。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的改革还是以改变价格为主。另一方面,中国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急速扩大。从政府政策的选择时机看,在通胀走势趋于平缓时就有可能进行调价。焦煤资源税也有大幅提升,从原先的每吨0.3元-5元提升为每吨8元-20元,但仍是从量定额计征。
中国政府网10日发布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从这个角度来说,随着资源约束的进一步增强,推出资源税改革是大势所趋,政府只能顶着目前的通胀压力推出来。一种积极的想法是,这些税收收入可使地方政府逐渐摆脱对卖地收入的依赖,并通过税收手段抑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从而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由于资源税改革的核心是从计量改为计价征收,再辅以全国铺开,对政府而言,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可以明显看到,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被排在了这几项工作的首位。以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资源税完成307.63亿元,同比增长44.9%。
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从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来看,以往大量的收入都被政府用于其主导的基建投资,不仅造成这些投资产能过剩,还侵占了其他需要投入的民生保障项目的支出。然而,就目前而言,在我国财政收入一直以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递增的同时,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却始终迟迟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同时,相应的财税增收项目则继续扩张,造成国民收入的分配越来越向国有和政府部门转移,使得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陷入到一个徘徊不前的境地。
值得关注的是,资源税改革将进一步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不过,在目前国内通胀预期还没有缓解之时推出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不可避免地会增加通胀压力。同时,增值税扩围、消费税扩围、房产税扩大试点,都将为政府带来新的财源以此观之,资源税改革不仅能够带动资源品市场体制完善,而且还能够帮助地方财税体制修正,让困扰多年的土地财政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容小觑。直观看来,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的推进强化了税价连动机制,有助于税收杠杆发挥出调节资源供给配置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资源税对地方财政贡献力度的逐步加大,其对传统卖地表外收入的替代效应也将渐次增强。
可以预想的是,在资源税改革初期,油气生产企业必然会因实际税率的提高而增加成本压力。马红漫(经济学博士) 进入专题: 资源税改革 土地财政 。
但无论如何,资源税定价计征已成为未来改革的必然选择,只是覆盖所有资源品需要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而已。以此观之,资源税改革后对地方财税贡献将会有立竿见影的体现,必然会受到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
在这一语境下,资源税改革在全国推进,无异于是向地方财政雪中送炭。从试点实践的情况看,新疆从2010年6月1日起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一律调整为按产品销售额的5%计征,在随后的7-12月里,油气资源税收入达21.64亿元,同比增收17.72亿元,同比增长452%。
政府部门在土地招拍挂过程中,将更多地从民生角度着眼,更加客观地审核开发商资质,当下对囤地等投机行为打击不力等现象也将会有所改观。试点一年多的新疆资源税改革即将开始向全国推开。事实上,在经历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全国财政总收入的近六成归中央,而留在地方的仅有四成左右,财权上收、事权下放一系列举措加剧了中央与地方间的财税矛盾。但这只是改革初期的阵痛而已,毕竟多数企业拥有强大的市场适应力,改革的长期绩效就是刺激加工企业向集约化纵深发展(000001,股吧),并鼓励新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而更为关键的是,作为地方性税种,资源税转向从价计征方式能够提高地方财政实力,有利于地方政府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并弱化其土地依赖情结。但遗憾的是,在近期高通胀压力下,资源税改革因资源品价格的敏感性而颇有踌躇。
据估算,按照石油天然气5%到10%的税率计,每年增加的税收可能达到600亿元,而资源税由地税部门负责征收,这意味着这部分税收增量将源源不断地流向各地财政,缓解其资金缺口难题。但伴随着监管部门对地方债监管的收紧,以及楼市调控对上游土地市场的波及,地方财政资金流入再度受到考验。
地方政府因承担了较多的公共事务、享有相对较少的财权而普遍面临财政吃紧窘境,以至于近年来地方融资规模骤增,地方土地财政虚火旺盛,并被指为推高房价的始作俑者。有测算显示,若油气资源按照5%从价税计征,假定其他条件不变,那么石油开采业的资源税成本将增加6倍、天然气开采业则增加3.5倍。
也正因此,当下决策部门选择了以价格受行政定价机制调控的油气产品为突破口,体现了对资源税改革的审慎态度。当然,随着资源税改革的深入,主管部门当进一步细化调整税率与税基等核心要素,并对可能产生的经济冲击做好积极工作。在按销售量或者自用数量定额征缴资源税的方式下,税价之间发生了明显脱节。其结果是,资源品开采地环境污染补偿不到位、粗放开采行为受到了变相鼓励。
一旦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利益纽带不再紧密,那么高地价推高房价的动力也将会随之弱化。当土地销售不再是地方政府赖以平衡收支的唯一源泉之时,土地市场将会更多地表现出理性。
国务院近日正式发文称,将从2011年11月1日起,原油、天然气税率分别按照销售额的5%到10%征收。以此观之,应该考虑通过资源税改革来缓解中央与地方间的财税矛盾,帮助解决房价高企等顽疾,可谓善莫大(博客,微博)焉
事实上,在经历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全国财政总收入的近六成归中央,而留在地方的仅有四成左右,财权上收、事权下放一系列举措加剧了中央与地方间的财税矛盾。有测算显示,若油气资源按照5%从价税计征,假定其他条件不变,那么石油开采业的资源税成本将增加6倍、天然气开采业则增加3.5倍。
留言0